点击 不二表姐 关注我,为女性发声的炫酷拽姐
南京理发店的荒诞闹剧
最近南京某理发店的视频在全网吵翻了天。
镜头里,几个年轻女孩穿着暴露的衣服,
在店门口随着低俗音乐扭动身体,
旁边还立着块牌子,
上面赫然写着 “来财舞” 三个字。
点开视频下方的评论区,
更让人感到窒息。
有人说 “老板真会做生意,脑子活络”,
还有人带着调侃的语气说
“剪头发还送看舞,这波不亏,值了”。
几乎没人追问这些女孩是不是自愿的,
也没人觉得把女性身体
当成引流工具这件事有什么不对。
01
其实这种事早就不是新鲜事了,
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。
台球厅里,
总会雇一些穿短裙的 “助教” 陪客人打球,
哪怕这些助教的台球技术并不怎么样,
只要长得好看、穿着性感,
就有人愿意花钱点单;
饭店里,
让服务员穿着开叉到大腿根的旗袍,
穿梭在餐桌之间,
美其名曰 “展现特色文化”,
可明眼人都知道,
这不过是为了吸引男性顾客的目光;
烧烤摊更是把 “美女老板娘”
当成了活招牌,
在摊位前挂着大幅照片,
照片上的老板娘穿着清凉,
笑容妩媚,以此来招揽生意;
更有甚者,
房产中介的培训手册里竟然写着
“穿黑丝带客户成交率高 30%”
这样的荒唐内容。
我们好像在不知不觉中就默认了,
女性的身体可以被拆解成引流的零件:
一件露腰的上衣、
一条超短的裙子、
一个刻意挤出来的微笑,
最后被打包成 “美女经济” 的商品,
摆上货架等待被消费。
更可怕的是,
这种对女性的物化正在悄悄地变成流行梗,
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。
前阵子,
社交平台上突然流行起
把美食叫做 “新妻子”,
配文还要加一句
“比家里那位强多了”。
刚开始的时候,
我还以为这只是
网友们开的一个玩笑,
没太当回事,
可后来发现,
连一些正经的餐饮号都在跟风:
“深夜的火锅才是我的新妻子,
永远热气腾腾,不会让我失望”
“冰镇西瓜才是最佳新妻子,
甜到心坎里,能驱散所有的烦躁”。
仔细想想,
这梗其实特别恶心
它把女性和食物放在了
同一个维度进行比较,
暗示着妻子的价值
无非就是提供情绪价值和服务,
就像火锅能在寒冷的夜晚带来温暖,
西瓜能在炎热的夏日解暑解渴一样。
当 “新妻子” 这个说法成了流量密码,
被大家争相使用的时候,
女性在人类关系里的尊严
早就被悄悄地降格成了可替代的消耗品,
仿佛只要有其他东西能提供类似的价值,
女性就可以被随意替换掉。
02
心理学上有个 “性感台灯测试” 的概念:
如果一个岗位换成一盏性感台灯也能胜任,
那这个岗位就是在物化女性。
现在我们看看身边,
有多少地方的 “美女岗位”
都在这个及格线徘徊?
4S 店里,
雇了穿着高开叉旗袍的 “车模”,
站在车旁边摆着各种姿势,
可实际上,
客户到 4S 店来,
最想知道的是汽车的
油耗、性能、价格这些实用信息,
车模的存在似乎毫无意义;
售楼处里,
让女孩穿着紧身衣给客户递资料,
可客户更关心的是
房子的贷款利率、
周边的配套设施、
房屋的质量,
女孩的穿着打扮对他们来说,
只是无关紧要的点缀;
甚至连街边的奶茶店,
都要求女店员穿超短裙,
可大家去奶茶店买奶茶,
喝的是奶茶的味道,
又不是为了看店员的大腿。
这些岗位上的女性,
就像那盏 “性感台灯”,
只是一个没有实际意义的装饰,
她们的个人价值被完全忽视,
只剩下了被观赏的功能。
最让人脊背发凉的
是我们对这些现象的麻木。
看到女孩在寒风里
穿着短裙发传单,
我们的第一反应不是
“她会不会冷”“她会不会冻感冒”,
而是
“这老板真会营销,为了生意不择手段”;
听到客户对女员工说一些低俗的荤段子,
周围的人居然还觉得
“职场不都这样吗,没必要太较真”;
甚至看到新闻里报道女孩被骚扰的事件,
还有人会嘴欠地说一句
“谁让她穿那么少,活该被骚扰”。
这种对女性痛苦的感知力逐渐退化的现象,
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“去人性化认知”
当我们习惯了把女性当成工具,
当成吸引眼球的道具时,
就再也看不到她们眼里的疲惫、
难堪和无助了,
她们的喜怒哀乐在我们眼中变得不再重要。
更悲哀的是,
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,
很多女性开始自我物化。
刷短视频的时候,
经常能看到女孩拍所谓的
“职场生存指南”:
“穿黑丝去见客户,合同签得特别快,
这是我总结出来的经验”
“老板让陪酒千万别拒绝,
说不定升职就靠这杯酒了,
忍一忍就过去了”。
还有人发明各种低俗的梗来调侃自己:
“我这种平胸,
连被物化的资格都没有,
真是太失败了”
“长得不好看,
连当花瓶的机会都没,
只能靠实力了,可实力又不够”。
这些看似是玩笑的话,
其实是在默认一个可怕的规则:
女性的价值必须和 “性” 紧密绑定。
就像南京理发店那些跳舞的女孩,
可能她们自己心里也觉得
“这是工作需要,没办法”,
却没有意识到,
自己正在亲手把自己塞进
“性感工具” 的模具里,
一步步失去自我,
沦为被他人审视和消费的对象。
03
前几天看到一个新闻,
某高校举办招聘会,
有企业居然要求女毕业生提交生活照,
还要在照片旁边标注身高体重。
有女生不解地问
“这和工作能力有关吗”,
HR 居然理直气壮地回
“我们需要形象好的,
客户喜欢,这也是工作的一部分”。
这就是物化最阴险的地方:
它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相信
“颜值也是竞争力”,
把这种明显的冒犯包装成
“职场规则”,
让大家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,
最后连受害者都开始帮着合理化这种伤害,
觉得 “确实是这样,长得好看就是有优势”。
女性的价值从来不在那一条短裙里,
不在那一个刻意的微笑里,
更不在那些恶心的段子里。
南京理发店的这场闹剧真的该结束了,
那些把女性当成引流工具的套路也该停了,
那些消费女性尊严的烂梗也该凉了。
我们终会明白:
一个女孩站在那里,
她首先是她自己,
一个独立、有思想、有灵魂的个体,
然后才是员工、同事、朋友。
她的专业能力、她的思想内涵、
她的人格魅力,
才是最该被看见、被尊重的东西。
当我们看到女性的时候,
不再只关注她们的外貌和身材,
而是看到她们的努力、才华和贡献;
当我们评价一个女性的时候,
不再用那些低俗的标准去衡量,
而是认可她们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。
终有一天,
女性能够真正找回
属于自己的专业价值和尊严,
在各个领域都能发光发热,
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。
网友热评
momo:底层原因是,人前扭一扭比去工厂打螺丝更轻松, 其实女性最大的挑战,就是时刻要面对这种选择。男人不这样,是因为就算他脱了扭了也没人给他钱,他不得不靠自己。这个社会没有人强迫谁,男性没有选择反而促使其独立自主,而女性选择范围太大而导致难以坚定自己。
momo:女性从来都不是谁的附属品。
momo:难的是就业,这么多擦边/下海主播,
以及线下各种KTV之类的这几年越来越多,
是这些人自己的问题吗?可能有,但是更多
也是大环境在影响
兴旺优配-兴旺优配官网-手机炒股软件推荐-股票配资开户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